毛泽东的统战艺术--精兵简政是对症药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09-09-10 10:25:21

信息来源:武汉市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194111621日,在延安新落成的参议会大礼堂里,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隆重举行。这是边区民主建设的空前盛会。毛泽东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党内外要密切合作,希望同志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选举出新一届边区参议员和候补参议员,他们中有工人、农民、中共干部,也有支持抗日的党外民主人士。大家济济一堂,共商边区建设大计。   
  当选的议员中有一位杖藜鹤发、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就是米脂县一位有名望的乡绅李鼎铭先生。清朝末年,李鼎铭曾在米脂创办小学,后又担任过榆林中学的教员和小学校长,晚年亲行农耕之余,还行医研药,救济乡邻。李鼎铭为人正直,同情农工,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策,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会长、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员。毛泽东主席的讲话令他倍受鼓舞。在这次会上,他提出了著名的“精兵简政”提案。提案中,李鼎铭根据陕甘宁边区老百姓负担重的情况,建议兵要精,政要简,行政机构要以质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完成抗日救国事业。
提案提出前,李鼎铭曾找一些议员征求意见,其中有些民主人士对共产党能否采纳有疑虑,数度劝阻他不要提出。但是,李鼎铭看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参加大会、小会,找议员谈心,认真听取对政府的批评建议,深深感到共产党与党外人合作是出于至诚,就大胆地将提案提了出来。
  “精兵简政”议案提出后,果然受到一些人特别是来自共产党内的批评,他们认为:“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的人甚至怀疑李鼎铭先生提出这个方案的动机。
关键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胸襟和远大目光,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提案是解决抗日根据地困难的一剂良方。他在提案旁加了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后来,“精兵简政”提案提交大会讨论时,李鼎铭刚发完言,毛泽东就站起来,边鼓掌边走到台前,极其深刻而生动地阐述了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对一些不正确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他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四五年了,人民经济负担很重,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又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精兵简政”议案终于在参议会上通过了。同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实行精兵简政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还亲笔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进一步推动精兵简政这一政策的实行。
   经毛泽东的提议,在这次参议会上,李鼎铭先生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不久,他由米脂县搬家到延安,搬家时,他将全部家产献给了当地政府。当李鼎铭把这件事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深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真是开明人士。”
  毛泽东把李鼎铭视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李鼎铭每次来杨家岭,毛泽东都要抽时间接见他,给他讲析国内外抗战的形势。毛泽东还经常到边区政府看望李鼎铭,并指示有关部门对他生活上加以照顾。有一次李鼎铭到杨家岭看望毛泽东,见毛泽东的胳膊关节炎久治不愈,就开了四副中药方。毛泽东身边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不同意买中药,说:中医不科学,不卫生,连孙中山、梁启超那样的人都不信中医中药。毛泽东却说:“中医西医应该结合,两个法子都可以治病,我就是要吃李先生开的药。”果然,药到病除,毛泽东对再来看望他的李鼎铭说:“李先生有‘医’政的高见,又有妙手回春的医术,贤哉!

【上一篇】毛泽东的统战艺术--要平和 不要清一色
【下一篇】毛泽东的统战艺术--共产党定能跳出“周期率”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