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统战艺术--为原工商业者“脱帽”“加冕”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09-09-10 10:36:58
1979年1月17日上午9时,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见了有“工商界五老”之称的胡厥文(84岁)、胡子昂(82岁)、荣毅仁(63岁)、周叔弢(88岁)、古耕虞(74岁)五位工商界代表人士。
邓小平同志与五老一一握手,简短地互致问候,就坐了下来。由于会见者中年岁较大,大多有些耳背,所以沙发的摆放也很特别,不是围成一个大圆圈,而是两排面对面靠得较近。
邓小平开宗明义地入:听说你们对搞好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就谈谈这个问题。
五老纷纷发表意见,小平同志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接着,他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路:“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
原工商业者在旧中国与外商做生意,积累了丰富经验,海外的亲朋好友也多,现在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他们觉得理应多出些力。事后,古耕老曾做了个风趣的比喻:“搞合资、合营就好比结婚,资本主义又娇又嫩的小姐要嫁给貌似五大三粗的共产党,脾气怕是不容易一下子投合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红娘,我看我们工商界做这个红娘倒是蛮合适的。”
荣毅仁根据接待外宾的实践反映情况:“有的美国人很想来,但是现在美国大公司到中国来还有顾虑。外国朋友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邀请大老板们来,面对面地谈,让他们回去讨论,使他们改变目前的态度和看法。”“从国内讲,各部门、各地区对引进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需要协调。一个西方大公司来,许多人都去找他,他的尾巴翘高了,要价也就高了。”
古耕虞说:“中美建交以来,每年都接到不少在美国的亲友来信,想为家乡效力,想来投资。我认为,只要搞出条例、办法,这件事一定可以做好。”
邓小平说:“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使用起来,能干的人就当干部。”胡子昂说:“工商界中,在技术、管理专长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全国至少有上万的人可以发挥作用。”小平同志当即表示:“请你们推荐有技术专长、有管理经验的人管理企业,特别是新兴的企业。不仅是国内的人,还有在国外的人,都可以用,条件起码是爱国的,事业心强的,有能力的。”他一再强调,应该把有本事的人找出来,用起来,他希望荣毅仁减少些其他工作,摆脱些社会活动,集中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些事,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谈到发挥工商界的作用,自然就谈到落实政策问题,五老都反映了原工商业者希望尽快摘掉资本家“帽子”的迫切愿望,并陈述了理由,古耕虞还递上了书面建议。
“摘帽”问题,说来话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实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转变。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继续对原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十年浩劫,许多原工商业者受到打击、迫害,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没有动摇。回顾这一历史历程,绝大多数原工商业者跟着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不太勉强地一步步走过来了。定息已经停止13年,他们已经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的各级组织加紧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四天,中共中央批转了上海市委《关于落实对民族资产阶段政策的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简称《八条规定》)。内容包括:退还“文革”中被查抄的存款、财物,恢复原工资,补发被扣减的工资,退还被占用的房屋,调整原工商业者的工作,改善有关的福利待遇,对他们的子女在入党、入团、升学、招工等问题上都不应歧视,等等。这些规定很快开始向工商界传达,受到热烈拥护。
会见中,邓小平明确表态:“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他们早已不拿定息了,只要没有继续剥削,资本家的帽子为什么不摘掉?”
会见五个月后,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给资本家“摘帽”。
广大原工商业者及其亲属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庆贺党为他们“脱帽”(脱资产阶段之帽)、“加冕”(加劳动者之冕)。
五老经过认真思索,各自开始用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工作,来回报邓小平的嘱托。20天后,胡厥文写出了《关于怎样调动工商界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见》;胡子昂联合82位工商界的委员,提出了关于广开就业门路,安置待业青年的提案,一方面为国家献策,另一方面发动各级民建、工商联为安置待业青年开展工作,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民建、工商联在自身组织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自办、合办、协办了3300多家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9万多名;荣毅仁在会见后一个月就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建议,并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叔弢担任了天津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古耕虞就老本行——扩大猪鬃出口向有关部门进言,并提出提出发展长江航运的建议。
中国自古以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邓小平与工商界五老的谈话,确立了新时期工商界与共产党“同心相知,同志相从”的融洽关系。
【下一篇】邓小平的统战艺术--胸怀广阔 不记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