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统战艺术--看高一点 看远一点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09-09-14 11:01:38

信息来源:武汉市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虽身居异国,仍深情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故土。多年来他一直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致力于中美学术交流和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一向崇尚科技,重视科技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的邓小平,自1979年后,几乎每年都要会见李政道,他总是与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热情地交谈,从他那里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及他的看法。同时把他当做自家人,诚恳地征求、认真地倾听李政道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大计。
19811222,中科院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报告,请求批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邓小平当日即作批示:“这项工程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他们所提方针,比较切实可行,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1225,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教授前,再次指示万里、姚依林和中国科学院领导:“要坚持,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了。”
一位欧洲科学家曾向邓小平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开展高能物理研究,搞高能加速器?邓小平回答,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既然要搞四个现代化,就得看高一点,看远一点,不能只看到眼前。深有同感的李政道曾这样说道:我想小平先生了解中国要有前途就必须要有发展。如果我们现在是站在高科技的社会里,没有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社会就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与支持下,特别是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对撞机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84107,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邓小平和李政道都来到高能所参加了奠基典礼。邓小平对工程论证过程中李政道教授付出的艰巨劳动表示感谢。
仅仅四年时间,中国的高能加速器从无到有,建造成功。这一建设速度在国际加速器建造史上也是罕见的。19881020,《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成就,称:“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对撞机的建成不仅凝聚着李政道教授的心血,也体现了邓小平对发展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关心。
1985716,邓小平又一次会见了李政道。会见前,李政道写就了一份洋洋万言的“建议书”,认为“翻两番要靠科学技术”。他当时就预言:未来世界科技领袖大部分将是华人。他说,本世纪末全世界各科技领域的领袖绝大多数来自各有关的研究院,这类研究院又以美国为主,而美国优秀的研究生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的留学生。如何吸引这批留学生回国,正是李政道要与邓小平探讨的主题。
这次会见中,李政道谈了希望国内办好博士后流动站的想法,并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他说:“我们的竞争不光是在经济上,也在科技发展上,不仅需要跟人家拉平,而且要领先。要领先就一定要有一支精锐的、有独立创造性的、能够突破的队伍,今后的博士后人才就是将来的这支队伍。到那时,世界科技领域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
邓小平非常赞成他的意见,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李政道的建议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目前,在他倡议下建立的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站博士后已达1万多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执教,该校物理系的中国学生大部分是考CUSPEA到美国的,而这个交流项目正是李政道向邓小平建议后得以实施的。这些学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洋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与物理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其中不少人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 
 
        

【上一篇】邓小平的统战艺术--不走回头路
【下一篇】董必武的统战艺术--做统战工作切忌妄自尊大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