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管”到“我管” 江汉区雪松路8年“商会自治”变身“网红街”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21-06-25 17:54:40
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雪松路街巷整洁有序,不见污水横流、油烟满溢,6月10日,江汉区万松街负责人“解密”:雪松路的日常管理大多由雪松路商会完成,江汉区工商联、江汉区城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指导、监督和服务。
从“被管”到“自治”,雪松路走过8个年头,在武汉商业街的综合管理历程中创下多个第一:首条实行新版《“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商业街,首批实施“明厨亮灶”的商业街,首批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的商业街……
近日,江汉区在万松街召开城市管理的现场工作会,将其“自治+管理+服务”的运行模式,向全区推广。
指导商会建立 启动雪松路“自治”模式
万松街综合巡查员陈贤喜已在万松街工作20多年。他记得,雪松路道路两侧原为居民区,2000年以后,开始有商户沿街开店,慢慢发展成一条美食街。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不断增加的居民投诉。
“单纯执法,效果并不太好。”商户占道经营,他和队员们上前劝退。但一旦离开,商贩们又出来了。
2013年,适逢武汉市推行新的“门前三包”政策。为让雪松路美食街变得更好,陈贤喜琢磨着怎么把商户团结起来。
“夏氏砂锅”负责人夏家胜率先响应:“自己牺牲点时间,跟大家一起把雪松路搞好,有利无弊。”
当年6月1日,由江汉区工商联和万松街办事处联合召集商户开大会,雪松路餐饮商会正式成立,首批会员聚集了雪松路上规模较大的28家餐饮企业,夏家胜担任会长一职。商户代表签订了武汉市首张“门前三包”责任书。
商会还制定了自治公约,商户们同意在不出店、不占道、搞好门店清洁要求之外,落实食品、生产、消防安全等政策法规,不油烟噪音扰民。公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新增,不违建、配合餐厨垃圾袋装化工作等也陆续被写入公约。
门前“自治”改善经营秩序
10日早上10点,“夏氏砂锅”正准备迎接中午用餐高峰的店内一片忙碌,而店外也是热火朝天:环卫工人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餐馆员工也拿着工具清理路面,擦洗石凳,配合默契。
数名商会的巡逻队员在街面巡查,检查哪里有卫生死角,共享单车是否停放整齐。商会实行的是“七户一岗”,即每7户沿街商户编为一组,从周一到周日按顺序轮流值勤。
在此期间,在雪松路商会办公室,还有一位副会长值班,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另外一支队伍——“雪松商会消防志愿大队”随时待命,全天执勤。
每周五下午,商会还会开展大规模“洗地”“洗脸”等集体大清洗活动,集中清理地面油污和店招立面。
商会会长夏家胜表示,除了组织街区管理,商会还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
每两个月,万松街召集商会成员单位开会,集中征集商户诉求和意见。有一次,有商户提出:门前垃圾清运次数不够。在区工商联的建议下,街道与商会当即商定:实行餐厨垃圾袋装化,每天4次定时定点收集商户垃圾。一天之内,经商会传达,商户们积极响应,在所有门店实行。
如今,雪松路商会的会员已从28家增加到近80家。
江汉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坚持“强服务、聚优势、造平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促进“两个健康”,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商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21年以来,指导“武汉合川商会”、“武汉越城商会”、“江汉区服装电商商会”成立,新发展会员150多名,认真抓好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主动作为,加强指导,召开街道商会换届暨规范化管理工作部署会,积极推进街道商会建设,着力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还围绕“建设实体商会,实现以商养会,服务回馈社会”的基本原则,凝聚商会资源,引导商会在激发江汉区经济活力、培育特色商业文化、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助力江汉区“五个中心”建设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